top of page
All Posts
搜尋


緩慢盛開的日子|(十二)工作靜心的磨練:紮根與實踐
(十二)工作靜心的磨練:紮根與實踐 通過大地的入學考之後,接著經歷「學徒期」的磨練—— 學習如何與這片土地共存、共生。 這片名為「大地之母」的土地,不只是我們棲身的地方,更像一座活生生的修行道場。 屋舍老舊、環境原始、物資有限,每一個細節都需要親手處理。我們很快就發現,想在大自然裡安居,遠比想像中更具挑戰。除了浪漫與詩意,還需要強健的身體與修繕的技術,因為生活裡的大小問題,往往都得靠自己摸索、自己解決。 那幾位得力的「工作靜心」夥伴,陪伴我們走過了從搬家、大整理、到水源難題的艱辛初期。他們不僅是幫手,更是與我們並肩面對現實挑戰的戰友,與我們建立了革命般的情誼。 我們曾共同創建排水系統,確保雨水能順利流走。同時也修剪房子周圍盤根錯節的大樹,為安全和採光開路。這些工作極度耗費體力,需要的不只是蠻力,更是一種對工具和環境的理解與默契。 我們的生活節奏也漸漸地穩定下來:清晨以靜心開啟一天——呼吸、禪行、靜坐;上午專注於勞動,午後休息、洗滌,傍晚再度回到靜坐與唱誦之中。 夜裡,我們有時圍著火光談心,有時仰望滿天星斗,感受大地的呼吸與夜晚的脈動。...
11月20日


緩慢盛開的日子|(八)回歸純真的遊戲之道
(八)回歸純真的遊戲之道 在我們初抵台東, 紮下根基的那些歲月裡, 生活充滿了各種嘗試。 其中一項,是帶領孩子們的活動—— 從國小學童到舉辦幼兒背包客的體驗營, 那些時光如同未經打磨的寶石, 閃爍著意料之外的光芒。 透過這些與孩子共度的時光, 我學習到了非常多的事情, 當然,其中也包括清晰地意識到—— 自己並不適合帶領孩子。 光是要讓一群孩子集中精神聽你說話, 就不是件簡單的任務。 我真心佩服那些長年面對孩子的教育者, 因為孩子的活動與成人世界 有著天壤之別的距離。 面對成人,你不需要時刻緊盯, 活動中能有喘息的空間; 然而孩子不一樣, 他們需要龐大且不間斷的關注與能量回饋, 這使得整個過程幾乎沒有片刻停歇。 也正是在那段密集的帶領經驗中, 我漸漸意識到自己 對個人獨處空間的強烈需求。 然而,帶領孩子活動, 實際上收穫最多的總是自己; 獲得的不是技巧,也不是成就, 而是一種回到「純真」的提醒。 我是真心覺得,孩子們才是真正的老師。 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源源不絕的生命力量, 也不斷地被提醒: 原本的自己,究竟是什麼模樣?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場河谷徒步
11月4日


緩慢盛開的日子| (七)恐懼的轉化:與喇牙共居的日子
(七)恐懼的轉化:與喇牙共居的日子 剛搬到台東時,我還是個道地的「城市鄉巴佬」。在都蘭的第一個租屋處,我們分租了一個許久未住的小房間,它因此成了喇牙(白額高腳蛛)的棲地。 我曾經一晚在房間裡目睹九隻喇牙,內心充滿慌亂,而當時我對恐懼唯一的反應就是「打死它」。所以,來到台東的初期,我對喇牙曾升起強烈的排斥心。 那時,阿殷在市區打工,留給我許多獨處的時光。初來山居生活,由於陌生與不熟悉,內心總是潛藏著不安與恐懼。然而那時的我尚未能覺察,這份恐懼其實源於對「不了解」所產生的「想像」。 後來,阿殷留意到我頻繁地「清理」喇牙,他提醒了我一句話:「妳是住在這裡,不是來這裡度假。如果妳那麼害怕牠們,住在這裡就會很辛苦。」這句話如當頭棒喝般點醒了我。畢竟,這裡確實像是牠們的家,喇牙多到根本打不完。既然我獨自在家裡的時間這麼長,終究必須正視這些令我恐懼的「室友」。 我開始向內探問:我究竟在害怕什麼? 我看見恐懼的根源是「概念」:害怕喇牙有毒,擔心會受到傷害。於是我上網搜尋相關資料,確認牠們是無毒、甚至會捕食蟑螂的有益生物,與一般認知的蜘蛛並不一樣,就算接觸到也不會
11月4日


緩慢盛開的日子|(五)我在台東看見富足的真相
(五)我在台東看見富足的真相 2014年剛搬到台東時, 我們身上的總財產剩不到一萬元。 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處於繳完房租, 便所剩無幾的狀態。 然而,許多人從網路分享中, 卻誤以為我們是千萬富翁。 這種巨大的反差引發了一個思考: 富足,真的跟你有多少存款有關嗎? 當時,經濟重壓帶來的內心焦慮與不安, 如潮水般增長。 我的頭腦不斷創造 「我們會完蛋」的恐怖劇情, 甚至導致與伴侶間爭吵不斷。 為了緩解這份恐懼, 我迫切地想找到一個「解方」。 我將所有的希望與心血都投注在 文化部的「圓夢計畫」上, 耗費近半年時間撰寫企劃案, 渴望能拿到獎金以安頓眼前的困境。 然而,結果公布那天,我名落孫山。 這次的失敗對「小我」是徹底的重擊。 我將自己反鎖在房間裡崩潰痛哭, 所有恐怖的想法傾巢而出, 感覺自己是個被極深挫敗吞噬的失敗者, 哭喊著一無所有與匱乏。 就在那個最黑暗的時刻, 一個內在的聲音緩緩升起: 「親愛的,張開你的眼睛,看清楚⋯」。 順著內在的指引, 我止住了哭泣, 意識回歸當下。 我赫然發現, 自己正生活在一個比夢想中還要美的地方—— 背山面海,被大自然圍
11月4日








靜心冥想x療癒 |觀海僻靜|空間
🌊|觀海|空間始於 2020 年,
座落於台東都蘭的半山腰,
可遠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。
由念華的母親——阿敏,
以她獨特的生命熱情引領與陪伴。
10月9日








台東靜心之旅|活在當下
這次到森林靜修才體驗到「覺知」與「當下」的重要,本來要拿起手機查資料,
不注意就迷失在social media 幾個小時,放縱自己的大腦被商人強行餵食而不自知。
8月17日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