緩慢盛開的日子|(四)感謝,是我們的歌與祈禱
- Devamani Li
- 11月3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(四)感謝,是我們的歌與祈禱。
在台東的第一個家,剛開始學習耕種的時候,我們就像兩個空著手、卻懷抱虔誠之心的孩子。對於土地一無所知,沒有經驗,沒有技巧,卻有著深深的敬畏。
每一次走進田地之前,我們會先祈禱、送上祝福;每一次夜晚靜心結束時,也會將感謝獻給大地——感謝祂允許我們住在這裡,給予我們機會學習如何照顧祂。那時我們彼此許下承諾:要帶著謙卑,向土地學習。
播種的時刻,總會伴隨著歌聲與祝福。當第一片綠芽從泥土中探出頭來,彷彿是大地回應了我們的心意,那一瞬間,心底溢滿難以言喻的喜悅。那份單純的幸福感,讓我深深明白:這就是我曾經夢想過的生活。當然,夢想一旦落地,隨之而來的總是無數挑戰。但我們選擇將挑戰視為老師,將困境視為學習。
為了守護剛冒出的嫩苗不被蝸牛啃食,我們在晚餐後提著手電筒,穿梭在潮濕的菜園裡,一顆顆拾起隱身在草叢中的蝸牛。有時,途中還會遇到靜靜盤伏的雨傘節,提醒我們這片土地既美麗又帶著野性。
猴子,是另一種挑戰。當地的農人對牠們總是頭痛不已。我們也曾經歷過一次心碎的教訓:一百多顆番茄,眼看著就要成熟收成,卻在一夜之間全數被猴子拔光。他們並非真的飢餓,只是咬一口便棄置在地。看著心血付諸流水,心中不由自主的生起憤恨。可這就是自然的法則,也是我們選擇與大地共生必須承受的一部分。
還記得有一夜,山豬悄悄闖進來,把我們辛苦栽種的芋頭一口氣挖光。當下只能苦笑,安慰自己:「或許這是新來者該向土地繳交的供品。」畢竟我們是外來的人,與這片山林的「原居民」共享一些收成,也算是對他們的問候。
然而,只要有一點點收成,我們便欣喜若狂。伴侶阿殷是一位天生的廚師,總能把菜園裡的蔬果烹煮成色香味俱全的料理。當我們坐在木桌旁,嘗著自己親手種植的食材,那份感動與滿足,遠遠超過任何珍饈佳餚。
每一次用餐前,我們都會唱歌,將感謝獻給土地。如今回想起來,初期在這片土地上,我們最常做的靜心,便是「感謝」。
種植之前的感謝,播種時的感謝,第一片嫩芽破土而出的感謝,收成時的感謝,用餐前的感謝⋯。
感謝彷彿編織成一張網,托住我們跌跌撞撞的生活。或許正是這股感謝的力量,帶領我們跨越了許多低谷與不安。
我們不過是兩個再普通不過的人,沒有豐厚的積蓄,沒有特別的能耐,卻能在台東這片有山有海的土地安身立命,還能遇見一群願意與我們共同開創的朋友。僅僅是這樣的際遇,就已經值得我們獻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。
然而,生活總在光明與陰影間擺盪。如同四季更迭,在那些盈滿感激的時刻之下,現實的重擔與關係的磨合也從未停止。
那段苦樂相伴的初創時光,感謝成了我們的歌、我們的祈禱,更是我們的生活。
祂溫柔地環抱著我們,讓我們在一次次的困難與挫敗中,仍舊能懷抱信任之心,沒有放棄的堅持至今。
《 照片是當年的小小收成紀念照 》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