緩慢盛開的日子|(十四)關係的衝突與自省:在愛裡學會單獨
- Devamani Li
- 2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(十四)關係的衝突與自省:在愛裡學會單獨
在大地之母的那段日子,標誌著我與阿殷關係的衝突高峰。金錢的匱乏、生活的不安,不斷地觸動我內心的深層恐懼。加上我們性格南轅北轍、節奏迥異,關係始終處於高壓的緊繃狀態。
那段歲月,外在環境與內在不安相互交織,我們的生活猶如一齣三天一小吵、五天一大吵的相殺肥皂劇,身心俱疲。
那時,我們習慣將情緒投射在彼此身上,為了爭論對錯,我們失去了理性對話的能力,即便身處寧靜的大自然,內心依然動盪不安。我常在筋疲力盡時,捫心自問:對錯,真的有那麼重要嗎?
幸運的是,我們雙雙開始接觸內觀禪修,並對「靜心觀照」產生興趣。
靜心,是將焦點從外在轉向內在。每當情緒的浪潮退去,我們總能超越對錯的框架,瞥見更完整的實相——而實相從不偏向任何一方。我們逐漸意識到:衝突的根源不在對方,而是自己頭腦中的「戲碼」。
於是,我們的相處模式開始產生根本性的轉變:各自回到自己,開啟一段在關係中的「單獨之旅」。我從未想過,一段關係能帶來的最大禮物,是讓我愛上了獨處。
我們將重心放回自身,觀察內在的慣性與起伏。我們給予彼此充裕的空間,大部分時間保持獨處。在這份單獨裡,我們反而更能清晰地看見彼此的真實面貌。我們共同參加禪修,也真誠地分享在自身上的看見。
隨著靜心日益深入,我們對「與自己在一起」感到滿足與喜悅,對彼此的期待與要求自然也就消融了。我們開始接納彼此的不同,不再堅持自己的立場才是對的。
對與錯僅存在於頭腦的概念裡,它通常來自於過去的經驗與判斷。除非我們停止強調頭腦的評判與故事,真正的和解才有可能發生。
「當下」成為我們破解衝突的關鍵之門。我們開始將注意力從對方的言行或意見,轉向那個做出判斷的頭腦本身。
立場不同,感受與反應自然相異。我們慢慢學會欣賞那個「不同」,而非將其視為對立。如實的接受帶來了解脫,放下誰對誰錯的內在評判是至關重要的練習。
靜心幫助我們收回對彼此的期待與投射,把注意力放回到自身。有意思的是,當我越享受獨處,我與阿殷的關係反而越發和諧,這是最讓我意外的領悟。我在這段親密關係中學會了愛自己、學會了獨立。
當我不再要求自己完美,自然也就不再要求伴侶需符合我的期望。原來,所有的關係,都是我與自己的關係。
雖然現在偶爾相處仍會有摩擦,但隨著靜心的深化,我們都能迅速的看見:所有事件都無關乎好壞對錯,只是雙方感受不同,回應有異。理清了這一點,衝突便不再需要延續。
最終,我們瞥見了一個深刻的實相:所有的問題,其實只存在於頭腦的概念中。而完整的生命,必然包含著所有的面相。超越了對與錯的分別,才能看見生命完整的樣貌。
於是,我們的關係邁入了成熟的階段,我們稱之為「超越關係的關係」。
關係不再是無謂的拉扯與攻防,而是兩個單獨而完整的個體,在愛中並肩行走。
在愛裡保持單獨,讓自由成為愛的羽翼,彼此分享而不是索取與要求。這段關係帶領我們走向成熟,在愛裡保持單獨。
非常喜歡奧修說的這段話:
『 欣喜地待在自己的單獨裡,就是靜心。
靜心者是指那些深入在自己的單獨之中的人,他們知道我們出生時是單獨一人,
也會單獨的死去,
而在更深處則是,
我們也是單獨地在活著。 』
《 照片拍攝於我們仍在大地之母家修行與生活的那段歲月》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