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從恐懼移向愛

  • 作家相片: Devamani Li
    Devamani Li
  • 8月17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ree

熟識我過往的人都知道,我是一個脾氣相當火爆的人,也就是非常容易失控,具有歇斯底里與暴力的慣性傾向,也就是這種毀滅性的性格,將我快速的導向生命的懸崖邊緣,總之就兩條路走,要不被送到精神病院,要不想辦法救自己,而故事裡的我選擇了後者…。


所有的故事都是從入戲太深開始,我的角色被設定為對世界充滿了巨大憤慨的人,覺得這個社會是虛假的,每個人都是虛假的,整天都想著跟人同歸於盡,恨不得毀掉這個世界,這個社會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屬於比較壓抑的,傾向傷害自己。而我則屬於另一種,老想毀了別人,總之就是動不動就想摧毀一切。


我感覺內在住了一隻憤怒的野獸,越想壓制牠,就越被牠的力量所吞嗜,當時的我用盡了各種辦法想控制牠,換來的只有挫敗與深深的罪惡感,覺得自己是個怪物,終將被社會所遺棄,而這種自我折磨的罪惡感又彷佛是那隻怪獸的食物,成為牠再次現身的力量。


這鬼打牆的過程經歷了我大半的人生,我深深地沉浸在「我是個失敗者」的認知裡,越感覺自己的挫敗,就越是變本加厲的投射出去,覺得每一個人都該為我的痛苦負責,每當受到責備甚至是同情的眼光,都會瞬間啟動那隻怪獸出來應戰。


故事就在那不斷重覆的火爆與衝突的劇情裡漸漸地開始發生轉變,因為我慢慢的發現,能讓內在怪獸鬆開對抗力量的唯一辦法,就是接受牠,接受牠的瘋狂,接受牠的憤怒,接受牠所展現的一切…。


於是,每當怪獸又再次現身,犯下了所謂的錯誤,我不再指責與責怪牠,而是告訴牠:「沒關係的,親愛的,沒關係的,我在這裡,和你一起,不管你犯再大的錯誤,我都不會離開。」


這些接受性的話語,漸漸地融化了怪獸的心。


我終於看見,正是「不被接受」創造出了這隻怪獸,牠為了要保護那個脆弱的自己,因而將自己偽裝成一隻怪獸,這隻怪獸被恐懼喂養的越來越龐大,逐漸地遺忘了原本的自己。


然而,「愛」來了,「愛」一點一滴的把那真正的自己找回來了,牠以為牠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,別人的接受,但牠慢慢的明白,原來解藥就在自己身上,是牠要學會接受自己、愛自己。


對自己無條件的愛讓怪獸卸下了防備的盔甲,那個脆弱的、純粹的初心又再次顯露了出來。這對「愛」的追尋體驗終於在自身之上獲得了圓滿。


當在自身之上品嚐到這份愛自己的力量時,也就是下戲的時刻來臨了。雖然因著習性的動力,某些情況仍會時不時的出現,但入戲已不會太深,「出離」反而變成了主要的體驗目標,但一切都是自然發生的,一切都是遊戲,就連「覺醒」也是這遊戲的一部分。


隨著對所發生之事越來越淡然處之,戲真的會越演越輕鬆,越演越自在,因為「那」越來越不認同發生在個人身上的事了,這對個人身份的認同逐漸脫落,生命開始以「整體」來示現,也就是從頭腦分別的認知逐漸轉化成以整體性來感知,這旅程實在是妙不可言,妙不可言阿!


戲還在繼續的演,只是角色從演員慢慢的退回到了觀眾席,坐穩這個純粹觀看的位置,靜待戲自個兒結束,而唯一需要做的,就只剩下…,嘿!別忘了,就只是在「看」戲罷了。🙏
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