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動物老師『喇牙篇』

  • 作家相片: Devamani Li
    Devamani Li
  • 8月17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ree

記得剛剛搬到台東時,還是個城市鄉巴佬,那時在都蘭的第一個租屋處分租一個小房間,房間因許久沒有人居住變成了喇牙窩,曾經ㄧ個晚上在房間裏看到九隻喇牙,當時對喇牙的感覺就跟蜘蛛一樣,內心是恐懼的,而那時的我對恐懼的反應就是打死他,所以剛到台東有段時間⋯對喇牙曾升起一段時間的殺心。


伴侶那時候在市區打工,我自己獨處的時間特別多,初來到山上生活,因爲不熟悉,內心總帶著不安與恐懼,而當時還無法看到恐懼是來自於不了解而產生的想像。


後來伴侶看到我一直在打喇牙,就提醒我,妳是住在這裡,不是來這裡度假,如果妳那麼害怕他,那住在這裡就會很辛苦。這句話點醒了我,因爲畢竟這裡真的就像是喇牙的家一樣,打也打不完,而且因爲自己獨自待在家裡的時間很多,終究是要面對這個令我恐懼的對象。


一開始我先問自己在害怕什麼?我看到那個恐懼的根源是害怕喇牙有毒,擔心會受到傷害,於是我上網找了喇牙的相關資料,確定他沒有毒,跟蜘蛛是不一樣的,就算碰到也不會怎麼樣,之後我開始嘗試客觀的觀察「喇牙」這個生物,也因爲他們數量很多,所以很好觀察。


然後漸漸地發現,這是一種非常膽小也很可愛的生物,很容易受到驚嚇,又笨笨的,經常因爲太緊張而跑錯方向,而且他們其實非常的脆弱,根本就沒有什麼殺傷力。


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,我終於放下對喇牙的無明恐懼,還因此幫他取了一個外號,叫「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」,每次帶客人認識環境時,只要碰到他,就會用這個綽號把喇牙介紹給客人,還要強調他們沒有毒,很會抓蟑螂,除非客人會很抗拒,否則都讓他們在空間裡自由的活動。


喇牙是我來到台東的第一位動物師父,他教導我如何透過客觀的觀察來面對恐懼,也從這個過程裡發現,我們往往恐懼的是某個概念,而我們實際上根本就不清楚我們到底在恐懼什麼⋯,一旦我們未經過自身的觀察就掉入某種概念的判斷裡,那就是無明,而無明的恐懼是最可怕的。


就像喇牙因爲長的不討喜,外表又跟被認為一定有毒的蜘蛛很像,因而很容易會觸動恐懼的感受,然而我們所恐懼的其實只是我們的想像,並非事實。


唯有透過客觀的觀察了解事實,才能破除無明的恐懼。


大自然同時帶來了另一個重要的教導,這裡本來就是他們的家,我們只是來借住,如果能帶著這樣崇敬的心,就不會因爲恐懼而傷害他們,我為自己曾因爲無明而造成的傷害感到抱歉與懺悔,感恩喇牙老師帶來的深刻洞見,願我們都能放下成見,以謙卑的心面對所有的生命。

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